當前脫貧、建設小康社會是重要的國家戰略任務,也是重要的民生工程。農村是重點,農民是關鍵。怎么讓農村徹底改變面貌,怎么讓農民徹底擺脫幾千年落后的耕作方式是難題。破解這一難題的金鑰匙是走農業產業化道路。沒有農業產業化,就不能打破家庭為單位的小塊小片耕種方式,而這種方式不打破,就不能進行規模化和集約化經營,沒有規模化和集約化,農業先進技術、工藝就不可能在農業上大規模推廣,而沒有先進技術和工藝的推廣,全社會的資本、人才和社會服務支持系統就不會關注農業和農村,農業和農村就會被邊緣化。長此以往,于國內,必然導致經濟結構整體失衡,二元結構經濟矛盾加劇,國民經濟發展基礎動力和支撐不夠,破壞經濟良性循環發展,這是我國經濟經常出現困難的基本原因之一;于國際,不能全面融入進國際資源配置和市場分工的體系內,增加擴大對外經濟的依賴性,加大國際發展的不穩定性,減少對全球經濟發展的貢獻度。最根本的問題是,沒有資本、技術、全社會的關注和服務農業的生產水平就不可能得到根本提高,農業低效益的局面就不可能根本改變,廣大農民的命運也就不可能從根本上改變!全國不少地方政府為破解這一難題進行了積極探索。
近日到湖南沅江調研,當地政府抓住部分農民寧可放棄自己的“命根子”——土地,也要離家外出打工,把土地委托親朋好友耕種的現象,為了土地不撂荒,為了保護農民利益,為了規范秩序防范風險,更是為了土地規?;图s化經營,提高土地產出效益,提高農民收入,發展現代農業,壯大集體經濟,通過積極引導和強化政府服務職能,在不觸動土地所有權的條件下,堅持依法、自愿、有序、有償的原則,促進農民進行土地流轉,形成自己的獨特模式,很受廣大農民歡迎。他們成立政府主導的土地流轉信托公司,一個平臺服務兩家,充分發揮了政府的公信力和強大的協調和服務功能,一方面讓愿意轉讓土地農戶有依靠,有地方,有出路。另一方面讓有大規模用地的企業有信息,有對象,有政策,有主心骨。減少轉讓方和受讓方溝通談判的矛盾和工作量,并直接滿足各自利益和要求,有效控制可能出現的風險,基本實現了農戶滿意,受讓企業滿意和政府滿意,解決了轉讓土地的農民就業問題,解決了受讓土地誰來經營問題,解決了現代農業資金投入來源等三大問題。
沅江市的草尾鎮土地流轉超過了60%,摸索出一個草尾模式。草尾模式就是抓住土地成方連片這個牛鼻子,搭建一個平臺,引進好投資主體,提高社會化服務水平。 搭建一個平臺就是土地流轉信托公司,發揮政府的主導、服務和協調功能。 引進合適的投資主體,通過考察、評估和篩選市場化選擇好有實力,有意愿,有能力的現代農業投資運營企業,確保引進來,留得住,能持續發展,徹底改變農業生產經營方式,基本上實現集約化和專業化經營,從根本讓解放和發展生產力,根據市場需求和經濟效益大膽調整產業結構,大力發展現代高效農業,大幅度提高單位面積的產出效益。他們一次流轉規模在200到1000畝。單位產出效益比流轉前提高2倍以上,有的產業高達10倍以上。去年他們一個鎮吸引投向現代農業社會資金超過5800萬元。 提高社會化服務水平就是一方面對農民進行培訓和就業服務,解決農民就業問題,促進農民職業化,讓農民在自家門口掙工資。另一方面對引進的投資主體企業在基礎設施建設、融資、項目、產業選擇、技術和社會關系協調等方面提供信息指導等服務。 草尾模式提高了農民的收入,流轉后農民每年多收入2.5萬元以上,改變課觀念,解放了思想,促進了社會穩定和和諧。壯大了集體經濟,促進了居民集中小區建設,加快了城鄉一體化融合發展,實現了規?;图s化經營,調整了產業結構,發展了農業總和生產力,提高了經濟效益,基本破解了農業投資難,投資見效慢,投資收益低,投資風險大這個難題。是有益的,積極的和成功的探索。
加快土地流轉,實現城鄉建設用地指標市場化流動,同地同價,徹底打破二元經濟結構,把社會資本、技術、人才和社會服務引向農業,引向農村是時代的需要,是國家戰略需要,是占國民70%以上國民的平等地位和基本民生的大事,國事,而這一切必須從土地流轉開始。這是農民的康莊大道,無論有多大的困難都必須克服,無論有多少問題都必須解決,我們欠農民的太多了,必須把這條路走下去。
習總書記強調說 :"中國要強農業必須強,中國要美農村必須美,中國要富農民必須富"。從本質上闡明了三農問題解決的戰略方向和戰略意義,三農問題和國家發展的根本關系。農業遠沒有工商業那么好搞,周期性長,季節性強,創新難,投資大,回報低,風險大等。除了人才、資本、技術、體制、服務等關鍵因素外,更需要對農民的感情和農業的情懷,只有有了對國家的責任和擔當,這種感情和情懷才會變成一種力量的源泉,讓我們執著和堅持。這是中國農民的希望,這是中國農業現代化的希望,這是中國田野的希望,這是中國的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