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的精準脫貧攻堅戰已經全面鋪開,十三五的核心任務第一個百年目標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正深入展開,制約新四化全面實現的農業現代化這個歷史性短板正加速發展,這幾個問題相互聯系,歸根到底,其根本問題在于農業現代化的實現。沒有農業現代化,就不能從根本上消除二元經濟結構,就不可能從根本上實現城鄉一體化,就不可能從根本上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就不可能從根本全面脫貧,即使是今天脫貧了,明天新的貧困地區和新的貧困人口還會出現。因此,這些工作應協同進展,既抓眼前突出問題,更要抓長遠的根本問題,總的要把抓點和面的急事(精準脫貧)與抓農業現代化和城鄉一體化這個根本問題結合好,總體上要服從于長遠的根本問題(農業現代化和城鄉一體化),這是個戰略問題,否則,很容易造成低水平的重復建設,還可能導致阻礙農業現代化新矛盾的產生。
實現農業現代化當前最主要的問題是現代化的規模生產經營及社會化服務體系的建立和普遍的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的小農經濟之間矛盾,這是加速農業現代化的基本矛盾。這一基本矛盾的決定性因素是我國人多地少,人均占有農業資源水平過低及地區差別太大,大部分農業直接生產經營人員基本知識技能偏低,特別是綜合素質過低,與農業現代化進程要求不相適應。解決這個問題的最直接的路徑是加快土地規模經營,促進工農商金融服務一體化,促進一二三產相融合發展,加快城鄉一體化進程。所有這些問題的牛鼻子就是土地問題。解決土地問題,就是要進行第三次土地革命,進行農業綜合改革,從根本上調整生產關系,即調整農民和土地的關系,最大的、最徹底的解放全社會支持發展農業的生產力,提升全社會農業生產力綜合水平。
當前,中國發展到了一個新的歷史階段,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是破解發展難題的戰略性舉措。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四項基本要素是土地、人力資源、科技創新和金融資本。中國經濟再升級到一個新臺階,新水平,沒有農業基礎做支撐是上不去的,這個問題解決依靠加速農業現代化進程。新動力是靠社會中的能人、高人(有思想的人,有創意的人,有技能的人)物化他們的成果,就是技術創新,沒有技術革命和技術創新中國經濟發展就沒有足夠的動力上去這個新臺階。金融資本是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助推器,沒有金融資本的發力都是只能停留在夢想開始的地方。以上這三個方面的舞臺在哪里?土地。城市土地投入過剩,成本過高,擠出效益和邊際效益趨于零,這是中國經濟創新力不足,投資不合理,重復低水平投資,造成產能過剩等問題的根本原因。另一方面農村大量土地撂荒、閑置和浪費,空心村快速形成,農村問題日益突出,農村基礎投入不夠和基本生產條件改善慢,這一切問題的根源在于現行家庭承包小塊地的土地政策不支持大規模農業產業化經營,導致二元經濟相互割裂,農村土地不能分享城市現代化成果,不能流動,不能改變用途,不能資產化,證券化,資本化,工業文明不能有動力向農業文明延伸。這是中國經濟發展的牛鼻子,必須破解這個難題。 怎么把農村撂荒的土地讓需要耕種的人去重新耕種?怎么把有地無人管或不認真管的低效土地讓有意愿的新型農業經營主體接管過來進行高效開發?怎么把一家一戶的碎片化小塊地聯片成規模耕種推行現代農業?怎么推動農業產業化,調整產業結構,推動農業產業升級,實現一二三變融合,種養加一體化,走出新型循環經濟路子?怎么從土地質量開始,在種子、農藥、化肥、養殖、加工、配送等全過程確保食品安全、營養和健康?及如何加快城鄉一體化進程等這一切問題的一切,在于推動第三次土地革命。
第三次土地革命的核心是,在堅持土地公有制的前提下,全面進行土地證券化改革;全面推行土地的所有權、承包權和經營權的三權分離;全面加快農村土地的有序流轉;全面實施城鄉建設用地統一管理,落實同地同價。這四個全面有其內在聯系:沒有土地的證券化,就很難實現土地的三權分離,不能進行三權分離,就不會有大量的金融資本投向農業,就不可能真正讓土地加速流轉,不能實現土地的異地交換和流通,不能實現土地的快速異地流通,城鄉土地差別和二元經濟結構就難以打破,農民的最后權益和根本利益就不能有力保障,農業現代化就沒有根本動力,甚至會有巨大阻力。 第三次土地革命是為了加快農業現代化進程。一個是手段,一個是目的。無論從手段上講,還是從目的上講,沒有廣大農民的積極參與和支持,都是一句空話。那么在這個革命的過程中始終把農民的利益放在最突出的位置是土地革命成功的關鍵。全國有很多成功的探索和試驗,取得了很好的經驗。總得來說就是必須堅持四項原則:一是堅持農戶宅基地建設用地和城市建設用地同地同價,異地交換,市場化流通。這一點重慶做到了。重慶創造了地票制度,農戶宅基地已經達到了20多萬,最好達到了40萬。二是堅持農民承包權收益權永遠不得剝奪原則。也就是說土地無論怎么流轉,這項農民的基本權利只要人在,就得保留,永遠歸農戶。這一點中鶴集團處理的很好,保證麥收前農戶拿到土地流轉費。三是農民的就業權要優先確保。只要農民有意愿,至少每戶有一人在自己土地流轉到的企業就業,這是確保農民收入不能減少只能增加的基本措施,也是提高農民素質和職業技能的基本途徑。湖南益陽和河南三門峽陜州地坑院做得很好。四是堅持土地流轉和城鄉一體化同步進行,讓農民跨向城市,公平分享農業現代化成果和土地改革成果。 第三次土地革命的實質是改革農村生產關系,打破城鄉二元結構,徹底解放和發展農村生產力。第一改變農民家庭和土地生產資料的使用和經營關系,變成大規模土地和新型農業經營主體關系,促進規模經營和集約化經營,大幅度提高土地利用率和產出率。第二改變農戶在農業生產過程中的地位和社會關系,變成社會化大生產和社會化專業服務相結合的生產組織方式,農民成為企業員工,平等參與社會管理。第三改變農民單一靠種地獲得收入方式,變農民自己在大農業工作收入外,同時平等分享城鄉一體化、農業現代化和土地承包經營權收入,平等享受公共財政社會發展成果。 成立省級土地銀行是進行第三次土地革命的有效途徑,是破解土地革命難題的金鑰匙。在完善省內統一平臺的基礎上,逐步探索全國統一平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