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正式闡述本文主題之前,先提及互聯網時代比較熱的兩種模式,其一是海爾"人單合一"的模式,其模式的核心在于:支持員工自主創新、自主創業、自主經營,公司作為大平臺提供為其資金、技術、供應鏈、市場等方面的支持,在這個過程中,海爾利用"資本+人力+市場+資源的社會化思維"將員工、用戶、第三方合作伙伴、投資者在內的利益攸關方巧妙的鏈接起來,打造共創共贏的生態圈。其二是小米生態鏈模式,該模式的核心是通過"粉絲+社區營銷"占領市場,以手機硬件為核心做周邊產品,不斷擴展產品線乃至布局生態圈,利用資本的力量(參股但不控股)投資支持供應鏈上的企業,為企業賦能,以"輕模式"實現了供應鏈組織的高效率;在前端設計、下游市場、輸出產品標準上把關,保證高品質的供應,該模式的厲害之處在于它在核心資源上集中資源,但是在難以獲得和短期內無法建立的環節上,采取開放的態度,通過鏈接的方式,把外部的技術資源整合起來,來應對研發能力強大的企業,從而彌補自己的短板。前者是傳統企業轉型時期的模式創新,而后者則是用互聯網思維模式下高效組織起供應鏈企業進而打造生態的典型代表,而兩者的共同之處都可以總結為:緊扣企業發展戰略命題、平臺化的資源鏈接、為企業賦能。
結合以上兩種模式的啟發、思考,嘗試分析在互聯網時代下,產業投資類(集團)公司如何通過模式創新進行產業鏈(生態圈)的培育、打造。
一、堅持戰略,打造平臺
從戰略層面上,首先確定戰略發展的模式。以河南省某投資集團為例,該集團的戰略可概括為"圍繞大農業,資源大協同,構建四梁八柱投資能力體系",主攻方向瞄準農業現代化;進行本省與阜外,各涉農板塊,系統內和集團內資源整合協同,構建以支持龍頭企業促進產業整合和轉型升級,以打造新型農業主體培育現代農業新產業和新動能,以投資土地資源及基礎設施助推農業現代化,以投資現代服務業構建農業社會化服務體系。圍繞四梁建設支撐它的八柱,已經建立了產業投資,金融控投,農業保險、基金投資和基金管理,精準扶貧、技術創投、投資擔保、融資租賃等
投資體系功能。聚焦農業產業精準發力,打通資金端和資產端,產融深度融合,發揮(政府)資金的杠桿撬動效應,引導和帶動社會資本投向農業領域,多種功能協同運行,共同發力,形成集團優勢。
戰略方向明確后,集團層面的資源配置、子公司的戰略協同都要緊扣戰略命題,以此為目標,通過模式創新、組織創新、管理創新等更加有效率整合資源,實現發展訴求。
二、借用互聯網思維,平臺化資源鏈接
新的時代下,用互聯網的思維進行產業鏈打造是產業(投資)類企業發展的新出路,而產業鏈或者生態圈的打造的關鍵在于,如何搭建一個平臺或者依托一家平臺型的企業或者龍頭企業,以更大的胸懷,更加開放的心態,完成產業領域的布局,建立起以平臺為核心的資源鏈接通道。
無論是個體還是組織,鏈接資源的能力將成為一種很重要的能力,處于鏈接核心地位的組織或個人往往具備發展為平臺型的組織或超級個體的潛力。對于該產業投資公司來說,需要重點分析其所具備的資源鏈接屬性,比如是否具備相應的社會資源號召力;其投資手段和金融牌照是否全面;已投資的項目資源在地域和行業上的覆蓋程度是否能夠形成巨大的資源網絡;該公司和政府及其下屬單位、其他金融機構、投資機構、專家智庫等資源聯系的渠道是否通暢等等。
基于上述分析,對于產業投資類公司來說,可以進行如下模式的探索:
第一種模式可以稱之為"投資公司支持平臺公司發展模式",具體操作是,產業投資公司的產業研究部門通過加大對產業領域、產業政策的研究,對比選擇某一細分產業領域的龍頭企業,并以該企業為依托,為其協調資本、政府政策、土地資源、供應鏈資源、產業發展規劃等增值服務等全方面的支持,幫助該龍頭企業建立行業內的平臺型公司,將產業鏈條中的每個環節依托信息化平臺高效率的組織起來,雙方合作的方式是引入產業鏈條上其他規模企業、關金融機構、專業服務機構聯合成立一家投資公司,以投資為主業,服務于該產業鏈打造,對于產業投資公司來說,其組織形式上本質變動不會太大,在部門設置上依據資源類別進行劃分,開展項目時從各個矩陣里抽調人員組成項目團隊,與各投資公司開展實際對接工作。
第二種模式為"控股供應鏈核心企業的發展模式",即通過研究產業鏈條,選擇產業鏈條上若干優質公司參股經營,為其提供資金支撐和增值服務,培育其發展壯大,支持其兼并重組,然后在整個鏈條上選擇一家公司(有絕對定價權、或有充分市場影響力或社會資源號召力)為核心企業進行較大比例的股權投資,實現(相對)控股,依托集團公司的資源和產業鏈條中的各類資源形成一個資源聚合的平臺,積聚產業鏈條上的完整要素,使核心企業掌握關鍵要素,如管控上游和下游,利用資源帶動力和鏈接能力高效組織生產,對于產品標準嚴格把關,打造全系列的產品,使其成為具有市場號召力的品牌。在該模式下,產業投資公司將以投資部為重心,優選產業鏈條上的各類企業,產業投資公司的重心在于引進和培育懂生產、經營、投資、市場各類人才,同時不斷鏈接和積累外部協作的資源、服務。
無論采取哪種模式,產業投資公司都要基于"產產互動"+"產融互動"+"產才互動"的邏輯體系,深度參與到平臺型企業戰略、商業模式的設計中,沿著產業鏈上下游進行布局,結合物聯網、區塊鏈、大數據、云計算等信息技術進行互聯網改造,實現互通資源、互相促進、相輔相成的有效配合,釋放結構效率。
三、搭橋鋪路,為企業賦能
"工業時代大家都建城墻,互聯網時代大家都在建橋梁",在這種互聯網大潮下,產業投資公司無論采取那種模式,需要充分的突破體制機制的束縛,借用互聯網的思維,積聚更多的能量為農業企業鋪路搭橋,調動相關資源創造一種獨特的商業模式進行運作,幫扶企業,為企業賦能,引入資本、農業現代化的發展理念、現代企業管理理念,引入先進的科學技術,高效率的將產業鏈的環節組織起來,與政府合作建立市場主渠道,以"投資+互聯網模式創新+智慧"推動產業的進步,打造內部產業鏈的造血模式和健康、綠色的生態。
時代變了,企業必須要跟著改變,沒有成功的企業,只有時代的企業。產業鏈的打造、生態圈的布局和搭建不是每個組織都有幸遇到,應該感謝時代的機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