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肺炎疫情是2020年的黑天鵝,令地緣政治和貿易沖突陰云下本已十分脆弱的世界經濟雪上加霜。金融危機對私募股權行業影響歷來重大。2008年金融危機中最為人知的無疑是大型投行的集體覆滅;同一時期,全美就有約1/4的私募股權投資機構在危機中倒下。
沖擊在所難免。隨著目前國內本土疫情傳播基本阻斷,就私募股權行業而言,盡快恢復整個行業的正常運行是當務之急。隨著各行各業正全面復工復產,監管部門對私募股權行業提出了高質量發展的要求。
近期的再融資新規及備案綠色通道利好私募股權行業。業內普遍預計,隨著疫情得到有效控制,私募股權行業將會逐步復蘇,迎來更多的發展機遇。
疫情影響下“開局慘淡”
據海銀研究院數據顯示,今年前兩月僅有12只基金完成募集,完成募集基金規模30.06億美元。其中1月募集數量8只,環比下降46.67%,同比下降82.22%。募集金額3.56億美元,環比下降95.85%,同比下降97.54%。2月募集數量4只,環比下降50%,同比下降86.21%。募集金額26.5億美元,環比上升644.38%,同比下降70.22%。從分類看,創投基金募集的數量較多,共有9只,此外成長型基金有2只,政府引導基金1只。從資金來源看,完成募集12只基金中絕大部分為人民幣基金,有2只美元基金。
由此可見,此次疫情對私募股權機構而言,不論是資金募集還是投資運作都受到了不小的影響。首先是資金募集正常節奏被打亂。此次疫情將對已有基金LP出資造成影響,持續加劇業內募資難局面。以政府引導基金為代表的部分國資LP,受行政管理、財政預算影響,工作重點在于疫情防控,投資活躍度將暫時下降;個人投資者、上市公司及其他非上市企業等LP受疫情沖擊,短期內資金將主要流向企業正常運營,出資節奏放緩;此外,由于部分國家政府的臨時入境禁令及對中國經濟發展的不確定性,外資募集難度也將進一步加大。
其次,由于疫情管控,眾多私募機構暫時只能通過線上形式與客戶溝通和開展工作,短期內實地考察、專家訪談、投資談判等無法以線上工作完全替代的操作流程將無法較快推進,基金籌設和投資落地工作效率大打折扣。
另外,新冠肺炎疫情讓大多數人春節宅在家中,使得原本迎來旺季的餐飲、旅游、交通、影視等消費行業陷入淡季,損失慘重:商鋪大多處于關停狀態,企業營收驟減、遭受重創。此外,抗風險能力較弱的中小企業也由于疫情防控導致正常生產運營活動停擺,有些甚至由于現金流斷裂而出現破產危機,私募機構如持有此類企業投資項目,則損失較為嚴重。
扶持政策相繼出臺松綁投資環境
令人欣慰的是,政策面利好頻出有望快速復蘇私募股權投資行業,對沖疫情影響。
2月1日,中國基金業協會發布《關于疫情防控期間私募基金登記備案相關工作安排的通知》,其中提到為鼓勵更多的私募基金管理人募集設立更多的私募基金參與疫情阻擊戰,更好更快地投資到與防疫抗疫相關的醫療設備、疫苗藥品生產研發企業,協會針對參與抗擊疫情所需的醫藥衛生類的私募股權基金、創業投資基金備案申請,提供辦理私募基金產品備案的綠色通道。
2月14日,證監會正式發布《關于修改<上市公司證券發行管理辦法>的決定》《關于修改<創業板上市公司證券發行管理暫行辦法>的決定》《關于修改<上市公司非公開發行股票實施細則>的決定》,并自發布之日起施行。此次修改顯著放寬了對主板(中小板)、創業板上市公司定向增發股票的監管要求,包括對認購者限售期、定向發行對象人數、最高發行折價、定價基準日認定等方面的放松。該項新規有利于帶動更多上市公司進行再融資,也使得VC/PE機構可以重返定增市場。中咨華澍認為,這些政策都有利于私募股權行業的發展壯大,私募股權行業將會逐步復蘇。
此外值得注意的是,國家出資紓困基金將陸續設立。據統計,截止到目前至少有14個省份提出要設立紓困基金,總規模超過1300億元,其中煙臺擬設應急紓困基金5億元,扶持高新技術企業;廣州擬與國有資本和社會資本共同發起,設立總規模2億元的廣州市文化和旅游產業紓困基金;而北京、天津、湖北等地也已提出要設立百億元民營企業紓困基金,以“直接給錢”的方式支持民營企業發展,因此,在接下來的一段時間內,與地方政府合作設立紓困基金,加大與地方政府投資平臺的合作力度,將成為私募機構的業務拓展思路,也將會為私募機構帶來更多業務機會。
私募機構要堅持“穩中有進”
光大控股指出,私募股權機構一定要在危機中保持定力,識別出市場出清帶來的獨特投資機遇。“伴隨中國復工復產的逐漸加速,企業利潤將有望更快走出谷底;中國仍具備傳統基建的投資空間和相對充足的金融政策空間,新、老基建會交替成為經濟增速的安全閥。更為關鍵的是,中國資本市場正處于相對美國周期更為有利的位置。”光大控股強調,當市場恐慌褪去,中國優質資產價值、成長的雙重基本面將更加具備吸引力。國內私募股權投資機構也應更加重視,并利用好中國本土的投資機遇。
受此次疫情影響,在能源車企、高端裝備制造等資本密集型的戰略新興產業中,一些優質中小企業或因資金緊張問題而回調價格尋求融資,或因現金流斷裂而亟待破產重組,但其成長性和價值性依然值得肯定,行業內并購重組機會將不斷增多,投資聚焦在此類行業的私募機構,將迎來深入布局和投資結構優化的好時機。
另外,此次疫情對線下消費行業造成巨大沖擊,但以“互聯網+”線上模式的娛樂、教育、醫療、智慧城市等高新科技產業卻受到了大眾熱烈追捧,引爆了許多新的投資熱點:有數字消費、在線教育、在線娛樂的“新消費類”;有信息系統、云辦公的“生產新方式類”;有智能醫療、物資儲備、社會管理的“公共新服務類”;有5G通信相關的“科技新產品類”,這些行業自身的產業邏輯更強,與宏觀經濟相關性較小。因此,私募機構大可結合已有投資布局,圍繞相關產業鏈上下游深度挖掘,找尋細分領域具有成長潛力的優質標的進行長期投資。
中咨華澍指出,市場下行期往往伴隨著投資政策的寬松、新產品和新市場的孕育,因此私募機構更應該抓緊機遇,精準規劃,著力布局,借勢發展。與此同時,持續完善風險管控和投后管理工作也是重中之重。“后續,私募機構更應在以下方面多加重視:一是要注重投資過程中的風險管控,在投前盡調時要將企業抗風險能力、應急管理能力、資金周轉能力、流動性管理等因素作為投資考量的重要因素,在投資過程中也要密切關注企業運營動態,將風險管控做在前面;二是將賦能式投后管理落到實處,只有不斷豐富投資領域的資源積累,積極參與被投企業的管理,做積極的股東,才能在風險環境中給予被投項目更多支持,幫助其渡過難關,盡可能減少投資人的投資損失,以最優方式實現退出,實現資本增值和價值投資。”
展望私募股權行業未來的發展,天寶華投資(北京)副總裁于寶山認為,隨著監管的進一步加強,私募股權行業將會朝著更加正規的方向發展。他尤為強調人才問題,“私募股權行業的核心并不是錢,而是人才。專業的人才才能具備更敏銳的投資眼光與風險控制能力;只有這樣,才能幫助投資人盈利并規避風險。”
因此,于寶山建議應該加強私募股權行業人才培訓。未來,他希望專業的培訓越來越多,使私募股權行業的發展能更加陽光、更加透明化,與國際接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