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大數據、物聯網等新興技術在農業農村廣泛應用,為鄉村振興注入了新動能。
提升農業信息化水平
大數據與農業農村深度融合,對于加快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推進鄉村振興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在農業大數據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理事長溫孚江看來,大數據與農業的結合,會使信息技術在種植業、養殖業、加工業、物流業,甚至人們對農產品的消費等方面得到科學應用,相應地會產生智慧農業,更加有效地保障糧食安全和食品安全,而農產品生產結構及需求量會更加合理,并能解決長期以來部分農產品盲目生產的問題。此外,大數據在土壤治理、農業生態建設、水利建設及防洪減災等方面,也發揮著巨大作用。
農業現代化的關鍵是農業信息化,大數據在農業信息化中發揮著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浙江大學中國農村發展研究院副院長衛龍寶認為,信息化將改造傳統農業生產方式,有效降低生產成本,從而提高農業生產效益和農民收入水平。同時,通過發揮農村信息化的橋梁紐帶作用,開發農產品物流配送、供需信息、交易信息等系統平臺,掌握市場供需狀況和價格走勢,能夠有效解決信息不對稱問題,促使農產品實現由產品向商品的轉變,實現產銷對接,從而幫助農民增收。
在推進鄉村振興進程中,大數據在鄉村產業振興、文化振興、生態振興等各個層面將發揮重要作用。山東農業大學農業大數據研究中心常務副主任宋長青告訴記者,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產業振興是重點。我國幅員遼闊,農業產業形態各具特色。從宏觀層面講,運用大數據等現代信息技術,根據不同的產業形態有效配置科技、人才、金融等資源要素,建立農業產業體系,對促進農業產業振興非常必要。從微觀層面講,大數據等現代信息技術在幫助實現精準農業生產、建立農產品全產業鏈安全追溯體系、防御自然災害、防控動植物疫病、提高品牌知名度等方面,將發揮獨特作用。
在鄉村文化振興和生態振興層面,宋長青表示,大數據可以針對農村居民的需求,增強信息宣傳和服務精準性,讓他們更好地融入現代社會生活,分享信息化發展成果。通過大數據,可以實時監測評估美麗鄉村建設成果,監測評估農村環境整治水平,讓消費者親眼目睹動植物生長環境并參與到生產管理過程中,提高農產品品牌質量。用數據驅動鄉村生態價值轉化為經濟價值,可以更好實現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目標。
完善數據采集體系
近年來,我國農業大數據快速發展。由于起步基本同步,這方面我國與發達國家的差距并不大。溫孚江認為,目前我國在“互聯網+”、物聯網及大數據與農業的結合領域發展較為活躍的群體是民營企業。諸多民營企業,包括一些著名的信息技術和互聯網企業,都積極參與到“互聯網+農業”的經營和創業中,已經產生巨大的發展動力。
衛龍寶認為,雖然我國基層的農業信息基礎設施建設取得了很大進步,但在滿足農業信息化需求方面還有不足。特別是一些經濟欠發達地區,由于資金匱乏,基礎設施建設較為薄弱,服務網絡覆蓋面不寬。同時,服務網絡大都只能覆蓋到縣一級用戶,難以覆蓋到基層農戶,導致信息傳輸在縣級用戶和最終用戶之間形成了“梗阻”現象。
宋長青認為,為改變這種狀況,需要進一步完善農業農村數據采集體系;聯合攻關大數據等關鍵技術,尤其是針對農業農村實際需求的專業技術;降低信息化使用成本,讓農村農民用得上、用得起、會使用、增效益。
探索農業大數據有效建設模式
“用數據說話”在鄉村振興戰略中將發揮重要作用。宋長青說,在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過程中,避免各類風險、抵御自然災害、預測預判市場動態、評價生態治理環境、精準農業生產等,都需要以大數據為依托。
在溫孚江看來,發展農業農村大數據,實施現代農業大數據工程建設是有效載體,創新建設模式是有效途徑。首先是選準突破點,形成生態產業鏈。實施現代農業大數據工程,重點突破精準農業生產、農產品價格預測預警、食品安全溯源、農業生產智能控制、農村綜合治理等領域,運用綜合信息服務平臺解決農村信息化“最后一公里”問題。其次是圍繞農業生產、經營、管理、服務和農村環境整治等環節,構建農業大數據產業生態鏈和服務鏈,積極探索農業大數據有效建設模式。
衛龍寶認為,農業信息體系和基礎設施建設具有很強的正外部性,覆蓋面廣、受益民眾多。政府作為農業信息化項目的投資主體,應加大政策和資金扶持力度,進一步擴大農業信息化工程建設規模,加大對農業信息化基礎設施、農業信息的處理和發布等方面的支持力度。
對于推進大數據在農業、農村中的廣泛應用,宋長青提出四點建議。第一,從國家層面,用大數據思維,統籌規劃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多維度數據采集、數據運用的一體化體系。從數據生態系統的視角,對農業農村進行全要素、全系統、全過程設計,推動現代信息技術與農業農村現代化發展深度融合,加強集成應用。第二,統籌政府、企業和農民,以及有關科研教學及社團組織等數據資源,以農業農村大數據建設為主體,形成各盡其責的共同體機制,政產學研用創都要在建設新農村過程中發揮積極作用。第三,以數據共享帶動數據共建,最大程度地對社會開放數據,讓更多市場主體開發利用數據,實現數據的社會價值和經濟價值,使數據資源效益最大化。第四,制定相關政策和措施,確保數據的自由流動和充分共享。高度重視數據可移植性和互操作性,瞄準鄉村振興的主攻方向,探索創新農業農村大數據發展應用的盈利機制和模式,形成讓農民致富、企業盈利、產業發展的運營機制。
(本文來自網絡,僅供內部研究學習,請勿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