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進農業家庭經營模式創新要順應農業現代化的基本要求。農業現代化是一個動態的概念,隨著時間和實踐的發展,人們對農業現代化的認識也會出現新的變化。當前,中國特色的農業現代化道路應該具備以下十個特征,只有協同發展才能更好地推進農業現代化進程。
1. 農業生產規模適度化。
中國的人地矛盾決定了單個經營主體的經營規模不可能太大。目前農戶家庭經營人均擁有耕地面積2. 34 畝,因此單個農戶家庭的平均經營規模一般在 10 畝左右,即使在多地試點的家庭農場的經營規模一般都在 100—200 畝左右,經營規模在 1 萬畝以上的專業大戶數量非常少。之所以提出農業生產規模的適度化,一方面是鼓勵符合條件的地區推進農地的規范流轉,實現規模化經營; 另一方面也要防止片面過度追求經營規模的粗放擴張。
2. 農業生產過程合作化。
在自然經濟條件下,農業生產過程可以在農戶獨立的勞動過程中完成; 在大規模的現代農場中,農場主自身擁有的多種農機具使得農場自身的經營過程可以自成一體。然而,在中國,目前適度的農業經營規模或者說較小規模的農地經營模式,使得農業生產過程離不開各種形式的合作。這種合作,既包括簡單的農業機械使用合作,也包括農戶間形成的農業生產合作社,還包括農戶與農業企業等各類市場主體之間的合作。這里要特別強調的是,農業生產過程合作化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破解農地承包經營權平均分配所導致的土地細碎化問題,以及由此引發的土地難以規模化經營困難問題。因為人為地地塊分割并不會導致地塊的真實割裂,土地仍舊是連塊成片的。只要農戶之間同意進行合作,那么,人為分割形成的細碎化地塊就可以進行規模化經營。
3. 農業科技投入補貼化。
農業科技發展是推進農業現代化的重要條件,政府的財政補貼將是農業科技研發和推廣的重要資金來源。原因在于: 一是農戶缺乏足夠的財力。中國的農業家庭經營主體具有數量眾多、經濟實力弱、組織性較差的特點,單個農戶乃至農戶間的合作組織都難以投入大量的資金用于購買或培育農業優良品種。二是市場主體追求利潤率。市場主體有投入農業科技的實力,但其投資是要求一定的投資回報率的。如果僅由市場主體來承擔農業科技研發,將很可能會出現農戶無力購買和應用新型農業科技的局面,政府財政必須在購買環節予以補貼。三是政府財政彌補市場失靈。財政資金既可以直接投入研發過程,也可以投入研發成果的推廣過程。從效率的角度看,將財政資金投入到農技推廣過程是效率更高的做法。
4. 農機農技應用普遍化。
農業生產的全程機械化和農業高新科技的廣泛應用是當代農業現代化的一個顯著特征。農業機械化節約了農業勞動投入,提高了勞動效率; 農業科技投入則可以大幅度提高農地的產出效率和效益。
5. 農業服務體系社會化。
建立完善的農業服務體系是推進農業現代化的重要任務。農業的現代化過程使得農業生產從種到收、從收到售、從售前到售后等環節都離不開相關服務體系的支撐。這一農業服務體系的構建應該是以社會化、市場化的方式進行的。對于市場無法提供的服務,再由農民合作組織或政府部門予以提供。
6. 農業生產方式產業化。
農業現代化在當今社會發展過程中的顯著特征之一是農產品的經濟附加值高,而提高農產品經濟附加值離不開農業生產方式的產業化。生產方式產業化,意味著農產品的生產、流通和銷售整個過程是按照市場經濟的規律和規則進行。主要表現在: 生產方式的產業化首先要求農產品屬于暢銷的農產品,從而使得農產品的生產過程能夠嵌入到農業生產的產業鏈; 其次,生產方式的產業化還意味著生產過程的標準化和規模化,特別是為了保障農產品的食用安全和高品質,與此相關的品牌營造、真偽辨識、質量追溯等方面都需要加以全面發展。
7. 農村人口就業非農化。
不斷提高農村人口的非農就業水平對于實現農業現代化是非常必要的,主要表現在兩個方面: 一是如果農民的非農就業收入足以讓其在城市立足,并能夠轉為城市居民,那將有利于加快農地經營權的流轉; 二是如果非農就業收入不足以支持其完全遷入城市,這些收入也可以幫助其在農業生產過程中購買和利用更多的現代化要素,比如有能力支付更多的機械化耕種費用等。
8. 農地流轉過程市場化。
這點既是實現規模化經營的需要,也是實現農地流轉過程的規范化的需要。通過農地流轉市場的價格發現機制可以讓流轉出土地的農戶獲得應有的市場化補償,提高農戶的農地流轉意愿。
9. 農地農用管制強制化。
農業的現代化過程往往能夠提高農業收入水平,但是農地農用的經營效益要遠低于農地的非農用途收益。因此,為了防范農地用途被非法轉用,應該通過立法并嚴格執法以確保農地農用。
10. 農地征用補償規范化。
除了對非法農地轉用行為進行強行管制之外,對于合法的農地征用過程,也應該通過進一步完善農地征用補償機制,提高現有征地補償標準,降低土地征用的數量,保護耕地紅線。甚至可以通過價格調控大幅提高征地補償的標準,使其高于存量土地挖潛的成本,實現以挖掘現有建設用地潛力的方式滿足新增建設用地需求。